中美代表一言不发?美方人员快步离开谈判会场,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中方的态度很强硬!

Connor 欧意okex官网 2025-08-01 5 0

据新华社报道,2025年7月28日的斯德哥尔摩,天空有些阴沉,就像那场正在进行的中美经贸谈判的氛围。上午开始的磋商,一直持续到下午,五个多小时的闭门会谈,谁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激烈交锋。

当谈判室的门打开时,外面等候已久的记者们立刻围了上去。可让人意外的是,中美双方的代表们一个个面色严肃,不管记者们怎么追问,都一言不发,只是快步朝着各自的车子走去。那匆匆的背影,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紧张和凝重。以往谈判结束后,美方总会或多或少放些风声出来,可这次,连一句场面话都没有,这反常的沉默,让所有人都心头一紧,看来这场谈判远比想象中更棘手。

中美代表一言不发?美方人员快步离开谈判会场,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中方的态度很强硬!

美国财政部长(资料图)

就在大家还在猜测谈判结果的时候,远在苏格兰的特朗普在和英国首相会面时,却主动提到了这次谈判。他罕见地说:“中国的态度很强硬。”这句话一下子就引爆了舆论,要知道这已经是伦敦谈判后,他再次对中方的谈判风格给出这样明确的评价了。之前美方还放出些关税休战可能延期、部分技术管制或许会松绑的消息,营造出一种温和的氛围,现在特朗普这话一出口,之前的那些信号似乎都变了味,也让人明显感觉到,这次谈判恐怕没达到美方的预期。

其实,这次谈判的焦点集中在几个关键问题上,每一个都关乎着两国的核心利益。稀土管制和芯片出口就是其中的重中之重,这简直就是一场战略资源的双向制衡战。

美方最近一直在说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还要求我们放开出口,说白了就是他们离不开中国的稀土。有数据摆在那,美国90%以上的重稀土加工都得靠中国,军工、新能源这些关键领域都受此影响。中方这边呢,说是为了“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对稀土的开采和加工搞起了配额管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就是对美方芯片禁令的对等反制,就是要让美方在H20芯片出口这些事上,好好掂量掂量,寻求妥协的可能。

巧的是,谈判期间,英伟达还给台积电追加了30万片H20芯片的订单。这H20芯片可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特供版”,正好能避开美国的高端芯片出口管制。这举动挺有意思的,既能看出美国科技巨头们因为库存积压和市场损失,急着想扩大对华出口来缓解压力,也从侧面说明,在稀土和芯片这场博弈里,中方占据了不少主动。

关税休战和市场准入的问题,更是充满了短期缓和与长期分歧的拉扯。美方之前还威胁说8月1日要加征关税,可谈判中又透露出休战期至少会延长到11-12月的消息。这背后的算计可不少,一方面他们怕中方的反制措施会伤到自己的零售商和农业企业,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可能也想为之后可能的访华或者高层会晤铺路。但别忘了,美方还要求中方扩大能源、农产品进口,可中方的核心诉求是“取消全部不公平关税”,这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大着呢。

展开全文

更让人不齿的是,美方还想把地缘政治的筹码塞进谈判里,从台海问题到芬太尼议题,都想拿来做文章。谈判中,他们又提“芬太尼前体出口管制”“对台军售”这些事,想把经贸问题和内政、安全议题绑在一起。中方当场就驳斥了他们这种“将贸易武器化”的做法,芬太尼问题明明是美国自己国内监管不到位,涉台问题更是触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想在这上面谈条件,门都没有,中方这“议题清零”的强硬态度,让美方的图谋落了空。

中美代表一言不发?美方人员快步离开谈判会场,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中方的态度很强硬!

而且中方也拒绝再按“美式谈判”的规则来,以前美方总喜欢搞“先发制人加征关税—谈判施压—逼迫让步”那套“交易型谈判”模式,现在中方不吃这一套了。斯德哥尔摩谈判中,中方就明确表示“谈可以,但前提是取消非法关税、停止技术封锁”,不接受“边谈边打”的恐吓,还要求建立“议题联动”机制,就是美方解决一项不合理限制,中方才回应一项合理诉求,这是在重塑谈判的平等地位。

反观美方,现在可是陷入了不少困境。特朗普政府的心态就很矛盾,一方面要迎合保守派选民,维持“对华强硬”的形象,在社交媒体上动不动就指责中方“剥削美国”;另一方面,面对2028年的大选,又不得不考虑企业界、农业州的利益,想通过延长关税休战、部分技术松绑来换取短期的稳定。这种又想施压又想谈和的矛盾心理,让美方的谈判立场变得反复无常,很难形成有效的共识。

他们之前搞的“极限施压”,现在也尝到了苦果,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对中国留学生签证、半导体禁令这些措施,不光损害了美国高校、科技企业的利益,还把全球供应链搅得一团乱。数据显示,美国芯片巨头2025年第二季度在华营收下降18%,这也逼着英伟达、高通这些企业去游说政府放宽管制。特朗普政府也不得不承认,光靠强硬手段根本达不到目的,只能转向“务实磋商”。

美国内部的分歧也很明显,商界和政界的利益都快撕裂了。美国零售商协会公开反对加征关税,说这样会让消费者每年多花1000亿美元;半导体行业协会也警告,一直搞芯片禁令,美国会失去30%的全球市场份额。经济界的这些压力,和鹰派政客“脱钩”的主张碰撞得很激烈,这也让美方的谈判团队内部乱成一团。

这次谈判虽然没取得实质性突破,但“休战期延长”好歹给双方留了点缓冲的空间。估计未来3个月,中美可能会在稀土临时许可、部分芯片出口这些方面搞些“技术性安排”,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不过,像关税取消、技术管制清单这些核心分歧还悬而未决,说不定哪会儿就因为某个议题谈崩了,又重新开始对抗。

中美代表一言不发?美方人员快步离开谈判会场,特朗普不得不承认:中方的态度很强硬!

中美代表快步离开会场(资料图)

说到底,斯德哥尔摩谈判的僵持,其实是中美结构性矛盾的一个缩影——美方想维持霸权,中方要捍卫发展权。历史已经证明,中美根本不可能“脱钩”,只能在竞争中找到“非对称共存”的路子:美方得放弃“赢者通吃”的想法,中方则要守住底线。未来,谈判可能会成为常态,而“强硬但不失灵活,斗争又不忘合作”,会是中方应对复杂局势的关键策略。

中美代表那沉默离去的背影,不仅是这次谈判艰难的写照,更是新一轮博弈的开始。特朗普政府承认中方强硬,这恰恰体现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外交智慧。当“美国优先”遇上“中国底线”,只有丢掉零和思维,回到平等磋商的轨道上,才能让这两个全球最大的经济体找到共存之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的不光是谈判桌上的技巧,更是战略层面的远见——是继续走向对抗分裂,还是一起构建“竞合有序”的新范式,就看双方能不能在碰撞中学会尊重与平衡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