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承认5年前对华误判,印军不准制造越境恐慌,为何态度突变?

莫迪终于认清形势了,印度外长主动承认2020年发生的事属于误判,这回印度对中国的让步堪称前所未有。

先从印军态度转变说起,据印媒报道,近日,印度陆军航空兵团价值千万的以色列造"苍鹭"侦察无人机,在中印东线边界执行任务时,意外飞入中方一侧空域。

这架号称装备了"全球顶级加密技术"的无人机,被解放军电子战部队用"软控制"手段瞬间接管,不仅在中国领空完成"观光打卡",最后还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原路返航。

更打脸的是,印度陆军发言人火速跳出来否认,声称有关报道“毫无根据”,还公开警告有关媒体和记者“不准传播可能导致公众产生不必要恐慌的信息”。

可爆料媒体头铁得很,至今没删帖。

无人机事件是真是假其实很好验证,直接放出飞行数据就能自证清白,不过这倒也没必要深究,最主要的还是这次印度军方的态度,非但没有像菲律宾一样利用此事炒作,立一波“受害者”人设,还迅速否认外加严词警告“不准制造恐慌!”

这态度足以说明,印度政府现在已经看清局势了,中印边境问题大有好转迹象。

印度承认5年前对华误判,印军不准制造越境恐慌,为何态度突变?

前几天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直接承认:“2020发生的事情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苏杰生还表示两国关系已经有所改善,印方正在尝试重建关系,要消除当年冲突造成的伤害。

莫迪在之前的采访中也表示,印度和中国之间的分歧不应升级为争端,而应保持一种“健康且自然”的竞争关系。

众所周知,因为2020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印度单方面对华发起一系列挑战。

当时印度精锐山地师趁着夜色越界搞偷袭,结果被咱们边防战士用冷兵器教做人。

这场被外媒戏称为"21世纪最原始战役"的冲突,印军不仅折了20个特种兵,还创下现代战争史上罕见的"百人俘虏"纪录。

展开全文

咱们解放军这波操作简直可以写入教科书:先是以少胜多完成反杀,接着在零下30度的极寒中救治印军伤员,最后连缴获的武器都擦干净打包送回。

印度军方本想吹嘘战果,结果被自家士兵鼻青脸肿的俘虏照啪啪打脸,所谓的"胜利宣言"直接沦为国际笑柄。

正常来说加勒万河谷这一仗应该彻底打醒了印度的"南亚霸主"美梦,但印度不一样,一仗打下来反倒激起了印度的挑战欲望,非要证明自己比中国强。

印度承认5年前对华误判,印军不准制造越境恐慌,为何态度突变?

于是莫迪政府开始一顿操作,在中印边境频繁挑衅,把中国200多个APP赶尽杀绝,妄图用"印度制造"取代"中国制造",跟着美国在亚太遏制中国。

结果现在印度赔了夫人折了兵,中印贸易逆差从2020年的460亿美元暴涨到2023年的近900亿,中国商品在印度进口占比不降反升到16.4%。

更讽刺的是,印度封杀中国APP后,本土互联网企业既没做出替代产品,反让美国企业吃掉了90%市场份额。

莫迪心心念念的"印度制造"战略更是一地鸡毛。砸下2300亿美元搞产业补贴,结果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跌到13%。

最惨的是电子制造业,因为卡脖子搞"去中国化",四年损失150亿美元产值和10万就业岗位。现在印度手机厂老板们集体吐槽:中国零部件进不来,产线上连个充电器外壳都造不利索。

边境问题上印度更是吃了闷亏。在中印边境部署的10万大军,每年要烧掉120亿美元军费,结果连块争议地区的帐篷都没多搭几顶。

现在印度军费占GDP比例突破3%,是中国的两倍有余。要知道中国军费花在航母和隐身战机上,印度军费却要养着高原山地部队天天烧柴油取暖。

印度承认5年前对华误判,印军不准制造越境恐慌,为何态度突变?

最让印度军方心塞的是,解放军这几年在边境搞的基建狂魔模式:3年修通600个前线哨所公路,5小时就能架起模块化营房,无人机24小时监控500公里边境线。

反观印度这边,采购的"高原特供"防寒服还没到货,前线士兵已经在社交媒体上开直播卖惨了。

所以从去年开始,印度突然开启"变脸模式"。外长苏杰生公开喊话"亚洲人要自己解决亚洲问题",明摆着要跟美国划清界限。

中印边境谈判更是十分积极,外交、国防、移民部门组团来北京开会。

这种180度大转弯,背后藏着三层算计:

第一层是经济账,特朗普关税大棒可不分敌友。印度输美商品每年500多亿,要是被加征10%关税,够莫迪哭三天的。

第二层是产业账,中国产业链根本不是短期能替代的,与其硬扛不如搭便车。

第三层是地缘账,金砖银行里的真金白银,可比美国画的大饼实在多了。

不过,就在中印第33轮边境谈判前夕,美国特使们玩起了"闪现"战术。贸易代表前脚谈关税,情报总监后脚聊"安全合作",这套组合拳摆明要搅局。

印度承认5年前对华误判,印军不准制造越境恐慌,为何态度突变?

但今时不同往日,美国自己都深陷债务危机,承诺的百亿投资到现在都没影。

中印这轮谈判倒是干货十足,双方代表名单拉出来能凑个小型内阁会议。从撤军路线图到跨境铁路融资,谈的都是真金白银的买卖。

不过要说印度彻底想通了还为时尚早,我们仍需要时刻提防印度翻脸不认账,而且美国绝不会坐视印度倒向中国。

接下来大概率会看到更多"离间计",比如突然给印度军工大单,或者炒作中巴经济走廊。

不过时代变了,现在连欧洲都在抢着买中国新能源车,印度要是再犯糊涂,可就连汤都喝不上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