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金融家|中拉基金原首席风险官范希文:夯实人民币国际使用基础 促进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是目前现有体系的延伸和巩固。即以美元为主导和以其他主要货币为支撑的一种金字塔式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美元仍将是主导货币,人民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围绕自身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的基础,形成与欧元、英镑和日元平行的区域性储备货币,并因此成为金字塔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人民币国际化仍处早期阶段
人民币国际化作为国策是从2009年开始推进的。当时,全球金融危机正在上演,美元流动性匮乏,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一批国家认识到,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一家独大的局面亟需变革。此时,正值中国加入WTO进入第八个年头,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正在不断提升。
自2009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一系列进步,其中不乏里程碑式的进展。2015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正式启用,2016年10月人民币被纳入SDR一篮子货币当中,同时,中国3个月国债收益率被纳入SDR一篮子收益率。目前,人民币已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是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的世界第五大储备货币,其份额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约占2.5%。与此同时,中国在国际资产负债的份额占到4%左右,人民币跨境贸易与服务收付金额在逐步增加,2023年人民币超过美元成为中国跨境收付第一大货币,达到52.3万亿元,同比增幅达24.2%。此外,人民币作为跨境融资工具等功能也在得到发展和强化。由于国内债券融资成本近一年多来明显走低,与国外拉开了距离,加之监管优化,由境外发行主体在国内发行的熊猫债预计今年有望突破2000亿元发行规模,将实现连续两年创发行新高。
小编“拍了拍”你,关注不迷路!
但人民币国际化至今仍处在早期阶段。和美国相比,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经济与贸易在全球的地位相比严重滞后。中国GDP在全球比重接近18%,国际贸易占全球的比重在13%〜15%,制造业份额占到全球近30%,但中国国际资产负债占全球对外资产负债的比重仅有4%,占国际储备国币的比重今年一季度还有所下降,仅为2.1%,降到第七位。相比美国,GDP占全球约25%,贸易占全球8.5%,但美元在国际储备货币中占比近59%,贸易结算中占比约50%。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局限在贸易领域
人民币国际化是在一些特殊背景下发生的,除了中国一直保持贸易和经常账户盈余,从而国外获取人民币的渠道有限之外,另外两个因素也扮演了重要角色。首先,中国资本项下的管制仍然是全球比较严格的国家之一。根据H.Perez-Saiz 和L.Zhang的一篇文章,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人均GDP达到1.2万美元的国家,中国资本项下的管制程度甚至超过低收入国家,更是大幅超过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国家。其次,中国对外投资从2002年才开始起步。尽管中国自加入WTO后很快成为全球供应链的最主要国家,但至少在2008年以前,中国对外投资很低,企业出海有限,与全球对接的供应链主体主要布局在国内,此外,还有大量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生产设施。这两个因素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主要局限在贸易领域,投融资领域需求有限。由于中国加入全球供应链生产布局基本是在国内,上游依靠三方面的进口:原油矿产和原材料、精密仪器和设备以及中间品如芯片等;而下游则依托海外客户。在中国生产的最终产品包含有来自世界各国产业链的产品和增值服务,因此,美元等外币作为主要的结算货币和投融资货币更加顺利成章,人民币国际化并不是那么迫切。
但2018年贸易战打响之后,特别是受新冠疫情、俄乌战争等地缘冲突的影响,全球供应链以及中国在其中的位置逐步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为应对美国关税的增加,部分在中国的产业链开始转移到海外,中国逐步成为某些产业的中间品出口国,最后一道或几道工序则被转移到海外。二是,这几年中国企业出海提速,一些企业在海外建厂以避免关税以及各类打压中国的措施。三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在若干重大新兴产业领域,如电动汽车、光伏和电池等,在全球已拥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形成以中国企业为主的供应链,包括海内外布局在内的供应链。第四,由于地缘冲突加剧,中国本土作为外国投资主要目的地的局面有所变化,外国直接投资这几年大幅下降。这些变化导致外汇供给减少,需求增加,包括对人民币投融资的需求以及对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求都增加了。
展开全文
从这几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来看,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2022年,在人民币跨境收付业务中,香港占50%以上,加上中国澳门、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和韩国,总共占人民币跨境收付的70.5%。而包括开曼群岛在内的欧美等地只占12.7%。随着中国产业链向东南亚和南亚国家、中东和拉美等地区转移,这一分布特征还会维持很长一段时间。另外,随着对人民币投融资需求的增加,离岸人民币规模最近已超过疫情前的水平,达到近2万亿元,但主要集中在香港和伦敦两地。
人民币国际化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
随着中国占全球市场绝对份额的新兴产业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以及其产购销闭环的形成,对人民币国际化的需求有望进一步提升,但不确定因素仍在。通常,涉及跨国和跨地区的制造,核心企业通常会使用可自由兑换的货币如美元,以便有利于规避汇率风险,减少财务报表中的转化风险,同时利于当地人工工资支付、当地供应链产品的采购和现金管理。特别是,在核心企业集中管理现金的情况下,美国金融市场的高流动性以及丰富的短期投融资产品给企业现金管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人民币国际化显然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有几点值得关注。首先,在资本项下管制依然较为严格的情况下,中国主要依赖双边互换协议、地区人民币清算行的建立,以及CIPS的推广使用来扩大人民币国际化。2015年以来,CIPS稳步发展。2022年,全年共处理跨境人民币业务440万笔,金额96.7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7%和21.5%;日均处理业务17671笔,金额3883.5亿元。截至2022年末,共有境内外1360家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接入CIPS,其中直参77家,间参1283家。但相对SWIFT,CIPS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2022年,SWIFT的日均交易笔数为4500万笔,是CIPS的2547倍;日均交易金额达5万亿美元,是CIPS的91.4倍;SWIFT服务于200多个国家的11000多家金融机构,是CIPS的8.2倍。值得注意的是,CIPS的进一步增长会一定程度替代当地清算行的功能。
其次,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由一国货币替代另一国货币,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元逐步替代英镑那种情况可能很难发生。这是因为,一国主权货币面对不断增长的全球经济很难兼顾和协调国内外政策。这样看,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是目前现有体系的延伸和巩固。即以美元为主导和以其他主要货币为支撑的一种金字塔式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美元仍将是主导货币,人民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围绕自身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的基础,形成与欧元、英镑和日元平行的区域性储备货币,并因此成为金字塔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可能是一个比较长期且现实的情况,这个判断决定着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中长期策略。
(作者为中拉合作基金原首席风险官)
人民币国际化与跨境投融资体系建设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挖掘、培育、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在跨境贸易、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等方面对人民币的多样化需求,累积了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借2015年人民币获准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契机,我刊发起了以“人民币国际化”为总题的系列组稿,并按年进行年度策划发表。在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从2015年到2023年,我刊围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以及金融业制定实施的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进行了全面翔实丰富立体的报道。
随着我国不断优化外汇管理和跨境人民币政策,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稳步进展,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交易货币和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与此同时,近年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可操作性也得到较大改善,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资产的投资日益活跃。
由此,今年的人民币国际化专题系列第十期,以上、下两期分别重点关注: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迅速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全球供应链重组及政策不确定性如何影响了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政策制定部门如何通过进一步完善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框架,促进了贸易投资便利化、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包括人民币国际化在当前阶段面临的新环境、新技术,以及为应对新变化而采取的新探索、新路径,为下一步更好拓展人民币国际化的使用规模、范围和领域提供启示与借鉴。
1
新开发银行:推进成员国本币融资,服务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
文/金中夏 新开发银行司库与资金管理局局长
未来,伴随着包括熊猫债在内的各成员国本币债券发行的规模化及国际支付业务的拓展,新开发银行将提升成员国相关金融服务水平,推动市场工具和机制的发育,推动成员国资本市场开放并与国际实践接轨,增进中国金融市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吸引力。
2
建设金融强国:香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文/李律仁 资深大律师、香港金融发展局主席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多元而深远,而强化离岸人民币中心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因此充分利用和加强中国香港地区(以下简称“香港”)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将进一步便利和增强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3
可持续全球供应链与国际货币金融变革
文/王芳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副所长,《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主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经济体,中国为供应链伙伴提供金融服务,就是在弥补优质全球公共产品缺口。加大中国金融体系对全球供应链的支持与保障力度,可以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增强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也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人民币的国际使用基础,以国际货币金融变革促进全球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4
增强金融服务供应链功能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文/钱宗鑫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
金融体系服务供应链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升全球居民福利,而在全球供应链上具有广泛联系的经济体,其金融体系融资和风险管理能力的增强不仅能够更大程度地改善全球供应链上各经济体的福利,也能够更有效地增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进而维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5
夯实人民币国际使用基础 促进全球供应链可持续发展
文/范希文 中拉合作基金原首席风险官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很可能是目前现有体系的延伸和巩固。即以美元为主导和以其他主要货币为支撑的一种金字塔式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美元仍将是主导货币,人民币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围绕自身供应链和金融服务的基础,形成与欧元、英镑和日元平行的区域性储备货币,并因此成为金字塔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往期精彩内容回顾
来源:《当代金融家》杂志
如有字体或图片侵权请联系删除。
商务合作加V:172420282
原创声明:本号所刊登署名文章,如非特别说明,皆为原创或作者授权发表。
转载务请注明出处:转自微信公众号“当代金融家(bankershr)”,不允许更改内容。
今天因为您的点赞,让我元气满满!
评论